3.4.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#

3.4.1. 时代特征#

第一次世界大战,影响了历史的进程,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。

  • 第一次世界大战:它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、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,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。

  • 俄国 崛起: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,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,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。 斯大林把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先进的工业国。苏联模式对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影响很大。

  • 凡尔赛- 华盛顿 体系: 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签署的《凡尔赛条约》《九国公约》等条约, 建立了被称为“凡尔赛-华盛顿体系”的国际新秩序。这一新秩序是建立在强权之上,不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, 这一体系极其不牢固。

  • 民族独立运动:战争还激化了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宗主国之间的矛盾, 在战后兴起了新一轮的民族独立运动和民主改革。 甘地领导的 印度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、 扎格鲁尔领导的 埃及 华夫脱运动及卡德纳斯领导的 墨西哥 改革, 影响深远,各具特色。

3.4.2. 核心考点#

  •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了三国同盟、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。

  • 第一次世界大战(1914—1918年)的导火索是萨拉热窝事件, 重要战役是被称为“绞肉机”的 凡尔登 战役。

  • 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事件: 美国 参战、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、 中国 参战。

  •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、争夺世界霸权(战争目的)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(战争性质)。 特点是时间长、国家多、伤亡大。

  • 1917年11月,列宁领导了 彼得格勒 武装起义(十月革命),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, 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。

  • 在列宁领导下,1921年,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,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。

  • 1928—1937年,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,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。

  • 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苏联模式(即斯大林模式)形成。其特征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。

  • 苏联模式使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,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。苏联模式的弊端也使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。

  • 巴黎和会的操纵国是英、美、法。签订了对德《凡尔赛条约》。

    1. 条约中规定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、法、日等国瓜分, 体现了 巴黎 和会是分赃的会议;

    2. 规定 德国山东 的权益全部由 日本 继承, 损害中国主权,引发五四运动。 中国代表团最后拒绝在条约上签字。

  • 华盛顿 会议上签订的《九国公约》, 使 美国 长期追求的“门户开放”最终实现, 阻止了 日本 独霸 中国 的企图, 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。

  • 通过 巴黎 和会和华盛顿会议, 帝国主义构建了凡尔赛— 华盛顿 体系,确立了帝国主义在 欧洲 、西亚、非洲和东亚、 太平洋 地区的统治秩序。

  • 甘地领导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。

  • 扎格鲁尔领导的华夫脱运动,迫使 英国 有条件地承认 埃及 独立。

  • 墨西哥 的卡德纳斯改革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