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.6. 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#

3.6.1. 时代特征#

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90年代的近半个世纪里,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。

  • 美苏冷战:1947年,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,美苏冷战开始。 以 美国 为首的北约和苏联为首的华约先后建立, 形成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。

  • 资本主义国家:

    1. 美国经济实力膨胀,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。 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新经济;

    2. 西欧各国加强联系与合作,组建了欧共体。 1993年,欧共体发展为欧盟。

    3. 战败的 日本 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,在美国的扶植下,经济迅速恢复发展,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。

  • 社会主义国家:第二次世界大战后,社会主义从一国走向多国。为了改变苏联模式的弊端, 苏联和东欧各国通过一系列改革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, 但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相继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。世界格局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。

  • 亚非拉美国家:第二次世界大战后,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,世界资本主义体系逐渐崩溃。

3.6.2. 核心考点#

  • 美国“冷战”政策措施:政治上,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;经济上,马歇尔计划,援助西欧;军事上:建立北约组织。

  • 德国 分裂 欧洲 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。 1955年,华约组织成立,标志两极格局形成。1991年,苏联解体,标志两极格局结束。

  • 1967年,成立欧洲共同体。1993年,组成了欧洲联盟,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。

  • 20世纪90年代,美国出现了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“新经济”,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。

  • 1968年, 日本 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。

  • 西欧、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:美国的援助、大力发展科技、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。

  • 1991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苏联模式(斯大林模式),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。 苏联解体、东欧剧变的实质是社会制度发生变化。

  • 1960年被称为“非洲年”,这一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。1990年, 纳米比亚 独立, 标志着所有 非洲 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。

  • 1999年底, 巴拿马 人民从美国手中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。